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第五彈:衣樹


包著尿布的小樹苗,
懵懵懂懂、搖搖晃晃,
還不知道人世間的險惡呢!

小小肖楠的樹根帶著一坨土,像幼兒包著尿布的渾圓屁屁,因此突發奇想將它也包了尿布。

黑衣樹


白衣樹




從台大撿回來的舊窗框,由於材料細長,所以衣樹的底座就用拼板膠合的方式,並且保留釘孔與蛀洞,呈現舊材質感與記憶。


樹的枝芽形狀是完全依照手繪稿的圓滑曲線製作,像卡通裡的仙人掌造型,並且在吊掛衣物時可以不傷物件以及身體。








當初構思時所畫的草圖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對環境的回饋態度 - 一件作品完成,就種下一棵樹

對待環境,不能只是掠奪。


雖然使用回收木材就不需再砍筏樹木,但是這些曾是屋樑門櫃的回收木材,也曾經因為別人的使用而讓樹木倒下。


如果我的木工創作可以讓樹木增加,讓生命延續下去,將會是一個更「均衡」的作法。


一件作品完成,就種下一棵樹。


縱使小樹要變成一棵聳立高大的樹,需要等幾十年或上百年,至少我這麼做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心念、只有小小的一棵苗,但是,至少我讓它發芽了。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even = 平等、均衡

even= 平等、均衡

用平等的態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物
我們不比一花一草優越
因為我們都是一樣的
一樣的存在著
 使用回收舊木材
為了不讓樹木再繼續倒下
珍惜環境 尊重材質
even使用回收舊木材




 
 每塊回收木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可能是看著旅客來來往往的飯店窗框
可能是收集午睡時口水的國小課桌椅
也可能是遮風擋雨守護著家的那扇門





光榮的戰役
它們的釘孔、蛀洞
彷彿打仗回來的士兵 身上驕傲疤痕
痛、深刻的烙印在軀體上 卻榮耀著





樹的記憶 × 人的記憶
樹木生長的紀錄 是那一圈圈的年輪
使用過的痕跡 滿溢著不同人們的記憶
透過造物者的雙手 真實地呈現在家具之中

蘋果日報(2011.7.8)家居王

謝謝祝子與細膩的梅慈~

設計木生活 Vol.2




謝謝爆肝的睿詅!!
附帶一提,設計木生活Vol.3 已經出了喔!也是相當有趣的一輯!!

DIY玩佈置 No.48老房子新佈置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GREEN [綠雜誌] Vol. 006 August 2010









 遲來的感謝。

第一次GREEN [綠雜誌相會,就被它的消波塊封面所吸引,心想「怎麼會有人拿我最討厭的消波塊當封面,但卻如此好看!」拿起來一翻,不得了了,是沉重深奧的環保議題,但深入淺出的文字、漂亮舒服的美術排版、內容豐富涉及層面廣,從此一試成主顧,每兩個月就固定到書局入荷一本!


GREEN[綠雜誌]Vol. 1  2009 以消波塊為封面的創刊號



以往我總認為環保雜誌就像論文期刊那樣沉悶無趣,只有放在圖書館像妙麗或丸尾之類的人會去看,但是GREEN [綠雜誌]從生活、設計、音樂、旅行、建築等觀點切入環保主題,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並介紹許多綠色觀點與新想法,改變了一些我原本錯誤的環保認知,每每翻完就覺得「啊!其實要環保好像也不會很難嘛!」  

在我第一次展覽【even × 回收木】籌備期間,意外發現GREEN [綠雜誌]的通訊地址就在展場附近,因此有種「邀請偶像來看我表演吧!」的心態寄了邀請函過去,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更沒想到竟成為了他們下一期的內容之一。

Thank you, GREEN!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愧對大自然


還記得2007年秋天的一個週末,劉得劭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好山好水的花蓮鳳林。其中一天的晚餐,劉老師帶我們到一間原住民餐廳用餐。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晚上餐廳老闆娘說的話。

上菜前,阿美族的老闆娘熱情地介紹著他們餐廳用的天然食材及他們獨特的烹飪方法,也提到他們對於食物、土地的觀念「以前我們阿美族要出發去打獵之前呀,都會先灑酒在大地上,表示感謝。感謝老天爺、感謝這塊大地賜給我們食物!我們從不以為我們所獵來的動物或者摘來的野菜是屬於我們的,那可是我們從老天爺那邊拿來的呢!我們生下來時什麼也沒有,現在所有的房子、食物、水…通通都是老天恩賜的呢!……漢人就不一樣啦!漢人來到這時,看到土地就是他們的,劃地為王的啦。以前我們哪有土地契約這種東西呀,土地本來就不是我們的阿,所以很多原住民就傻傻的被騙的啦,莫名奇妙簽了契約,土地就是漢人的了…。」

聽到老闆娘這番話,心裡覺得好慚愧。原來,原本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如此謙卑,難怪他們能與自然相處的如此合諧。我是不是也把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了呢?

一直以來,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身為掠奪者而不自知。不平衡的生活模式,衍生出許多更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

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亦或是人與環境間的關係,我們總是想在施與受之間尋求其中最舒服的平衡點。如果不小心遺忘了這個平衡點,那麼關係便會失控、破裂。那麼,到底這個平衡點在哪裡?是不是被忽略了?又該如何取得平衡呢?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這世上,一直到長大成人,吸取的是大自然的能量,吃著大自然的果實,喝著大自然的水。但是,大自然從我們身上得到了什麼?

於是,更加強了"even"想發展公平均衡、回饋大自然的創作意念。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第四彈:小學生電視


小學生的課桌椅

採用從前最常被拿來做課桌椅的木材-鐵杉

老師上課的黑板、粉筆灰

桌上放鉛筆的溝槽

教室的情境又再度出現在電視裡




 




小學生電視

32×50×50cm

回收鐵杉/回收柚木

2010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彈:長大


長大……


樹長大就會被砍掉

人長大就會變無聊



我不想長大。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第二彈:記憶的滋味












第一彈:一盒巧克力

桃園機場過境旅館的舊門框

旅人的來來往往
化為一片具有光澤的柚木巧克力
可以細細品味的木紋、惦惦緬懷的歷史
悄悄覆蓋在木盒上


一盒巧克力 30×15×10cm
回收柚木/回收抽屜板
2008